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258章 扭曲

【可以这么说,先秦时候的儒家是真实的,是不虚伪的,而之后的儒家就变了味儿,这不是我故意诋毁,而是这种变味儿存在于方方面面。

比如我问大家一句话,“不孝有三,无后为大”是什么意思?】

这句话别说是读书人了,大部分百姓都知道它的意思。

东汉的赵岐自信开口,“于礼有不孝者三事……不娶无子,绝先祖祀,三不孝也。三者之中,无后为大。”

他可算作是第一个注释《孟子》的儒家子弟了,对这本书的研究颇深,谁能厉害过他?

汉朝之后的所有人也都点了点头,全都认可这个观念。

【这句话原本的语句是,“不孝有三,无后为大。舜不告而娶,为无后也,君子以为犹告也。”

如果这个后指的就是子孙后代的话,放在这句话里明显是说不通的。

我不知道大家是怎么想的?

你们学习的时候是要学四书五经的,不可能没学过这句话,在学这句话的时候,没有一个人对此有过疑问吗?】

疑问是肯定有过的,脑子聪明的人肯定能听出来夫子一些解释中的漏洞,可就算听出来了,他们也不能指出来,因为这不是尊师重道的表现。

时间长了也就这么过去了,大家都汲汲营营的追求官位,谁还想着典籍本来的意思呢。

【那这句话的无后那怎么解释呢?

其实他的意思是,舜在没有告知自己父母的情况下就娶了妻子,没有做到身为后辈的本分,可在君子看来,舜的做法和告知没有什么区别。

这句话主要说的就是父母与子女的关系。

首先舜的亲事是尧做主的,完全可以不经过父母这一关。

还有一点就是舜的父母就是不慈爱的典型,舜的母亲早逝,于是他便有了一个后娘。

俗话说,有了后娘你就有了后爹,从此舜成了他们家里的底层,一直受到他们全家的迫害。

从这两方面来说的话,舜娶妻子不告知父母,完全是能够理解的,君子都挑不出来错误。

所以不孝有三、无后为大,里面的后指的是作为后辈的本分,而不是后代。

之所以有了错误的意思,就是东汉时期的一个人对孟子的注释产生了偏差,这种偏差一直遗留了1000多年。】

赵岐不敢再发表意见,仔细想了想,也许真的是自己错了。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