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156章 中元节前

一大早,即墨城中的大街小巷就开始为中元节做准备。

沿街卖冥钱、焚香等祭祀之物的商铺,行人纷至沓来。

东市附近或是街巷的空旷地方摆地摊的散户与小农随处可见,他们贩售的多是自己制作的河灯、米糕一类的东西。

纵然涝灾过后青州大多数地方秋收无望,但对于中元这样的吉月人们依旧满怀热情。

中元节,是道教名称,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,佛教则称为盂兰盆节。但三者只是并列关系,并非一个节日的三种不同名称。

这就好比元日和元旦的区别,虽然两者在时间上有所重叠,但它们代表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不同。如果你跑到一个和尚面前不说盂兰盆节,而说中元节,大抵会被揍上一拳再骂你一句“傻缺”。

中元是源于东汉后道教的说法。道教有‘三元说’,天官上元赐福,地官中元赦罪,水官下元解厄,‘中元’之名由此而来。

在《易经》中,亦有:“反复其道,七日来复,天之行也。”

七是阳数、天数!天地之间的阳气绝灭之后,经过七天便可以复生,这是天地运行之道,阴阳循环之理。故而,七月十四中有三七,也代表着‘复生’之意。

中元节因何重要?是因为它在初秋的‘秋尝’前后。

秋尝在民众心里十分重要。秋天是收获的季节,人们向祖先亡灵献祭,把时令佳品先供给神灵,然后自己在品尝这些劳动果实,祈祝来年有一个好收成。

当然,从秦汉到唐宋时期,过中元节的目的主要还是秋尝祭祖,并无鬼节这个说法!

在胶州湾东面的墨河北岸,从高密北海等地过来的流民自发的在此地搭建窝棚形成了一座营地,十余日间流民数量已经增至两万。于是钟荣让施长云派人从南岸的三处流民营地中各迁万人过来,成五万以立营,统一派吏员调度管理。

如此一来,南岸铸港之地的三营加上北岸一营,流民营地已有四座,总数近二十七万余人。

因钟荣在流民中实行的百人选啬夫,千人设里正的以民治民之法颇有成效。四座流民营地从最初的乱七八糟,变的逐渐有序起来。

即便如此,上至郡守施长云,下到县乡的不入流的牙差亭卒照样忙的是屁股冒烟,不到足月时间腿廋了一圈不说,鞋也磨破了几双。

一些聪明的游商发现流民营地同样存在商机,于是挑担推车前来贩售一些鞋袜布履、果脯针线之类的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